







進入2025 年,不少大牌都在悄悄地為自己的視覺形象做“減法”與“升級”。與其盲目追新潮,不如觀察那些既保留品牌記憶又提高功能性的改造范例。下面我們把焦點放在四個很有代表性的改造案例,拆解它們?yōu)槭裁础坝行А薄?/p>
為什么它奏效?——視覺“分量感”
Nordstrom 在2025年的改造并非革命式大刀闊斧,而是“微調中的力量”。設計師保留了原有識別特征,但對字形做了數處關鍵優(yōu)化:
筆畫加厚:整體字重增加,使 Logo 在遠距或縮小后更具存在感。
字形修圓與銳化并存:形體在柔和與鋒利之間取得平衡,既優(yōu)雅又明確。
情緒延續(xù):新版沒有大幅偏離舊版,因此老客戶仍能認出品牌,同時新形態(tài)更加沉穩(wěn)、有分量。
實戰(zhàn)啟示:當品牌已有高認知度時,優(yōu)先考慮“微調”與“加重”策略,而非完全翻新。適當的加厚與字形細節(jié)調整,往往比完全重做更能取得信任與現代感的雙重收益。
為什么它奏效?——流動性、色彩與形狀合而為一
樂事的新版 Logo 看似小改,但實則在三個層面完成了重塑:
流動感(Movement):舊版的紅色條幅存在微妙偏斜,使構圖不夠流暢;新版重新校準形狀,讓視覺運動更自然。
減法的色彩處理:去掉過多陰影與高光,保留更精煉的調色板,從而增強沖擊力和印象度。
形狀與文本的節(jié)奏優(yōu)化:微調字母尾部與曲線,讓視線在 Logo 上形成順暢的“節(jié)奏感”。
實戰(zhàn)啟示:有時候,改良并非加東西,而是把多余的東西去掉。去除不必要的光影、統(tǒng)一形狀節(jié)奏,能讓 Logo 更“穩(wěn)”,也更易識別。
為什么它奏效?——顏色與形態(tài)的“可愛化”
Duolingo 在 2025 年改版后,整體呈現更加飽和的色彩與更有彈性的形體。關鍵點包括:
色彩更飽和、更深邃:新綠同時顯得鮮活又有厚度,更適合在數位端展示。
形體更具彈性:圖形從靜態(tài)轉為“有生命感”的曲線與弧度,使品牌看起來更友好、可接近。
字距與圓角處理:讓文字更通透、更易讀,同時柔化棱角以降低嚴肅感。
實戰(zhàn)啟示:若品牌核心是“教學、陪伴、友好”,那么顏色的飽和度、形體的彈性與柔化處理,能立即拉近與用戶的情感距離。
為什么它奏效?——簡化、穩(wěn)定與敘事延續(xù)
Slack 的改造被許多設計師視為經典:他們沒有舍棄舊標識的記憶點(顏色與“溝通”的隱喻),但做了三件事:
簡化色彩與結構:舊版過多的色彩與復雜角度造成視覺摩擦,新版通過優(yōu)化色彩比例與線條粗細,讓整體更協(xié)調。
提升一致性:新版更易在不同媒介、不同尺寸下復制,解決了舊版在跨平臺表現不穩(wěn)定的問題。
保留故事,同時增強流動感:新版繼續(xù)以“溝通”作為核心隱喻,但在形狀上加入圓滑循環(huán),強化團隊協(xié)作與流動的概念。
實戰(zhàn)啟示:Logo的改造不僅要看美學,更要考慮跨場景的復制性與一致性。若新 Logo 在任一媒介上失真,就可能導致品牌認知的分裂。
這四個案例有一個共同的底層邏輯:改造不是為改造而改造。成功的更新都基于三大原則:
尊重現有認知(保留記憶點)
提升功能性(跨媒介復制、一致性)
用更少的元素傳達更多信息(減法設計)